首页 >其他 > 正文
中国健康管理商业化的挑战
来源:村夫日记 智囊团成员    时间:20年05月18日  原创

  中国的医保正在从粗放管理往精细化管理发展,但目前的核心仍然是药品价格这一最直接的手段,要发展出以医保为领导的健康管理模式还需要时间,但在精细化管理的转变中,也会出现政府支付方采购第三方健康管理服务的机会,然而这种管理的前提是能够体现效果,目前给予家庭医生补贴去签约患者的模式无法保证有效性,也没有办法体现效果。而从美国的经验来看,政府愿意采购的第三方服务多是能够用数字来衡量效果的领域,比如控制药物滥用来降低急诊使用,控制体重,能够体现直接的效果并用数据衡量将是采购的一个重要前提。


  从报告中国和美国市场在发展团体健康管理模式的条件差异分析上,可以总结出造成这些差异的几方面原因,这些原因中最主要的是中国的医疗服务模式和支付环境和美国完全不一样。


  对服务方影响弱,资源衔接操作难


  中国的支付方对医疗服务方的影响力较弱,即使是医保,对于服务方的管理也是粗放的,商业保险更是无法影响最核心的服务部分。这一点意味着中国的商业保险无法通过服务价格谈判、筛选服务质量去建立自己的有效服务网络。中国大医院全包的属性意味着产业链非常短,并不需要保险公司从中进行专业资源的衔接。这导致中国保险公司采购的健康管理服务主要集中在较轻的体检、转诊和绿通等服务,无法深入。


  数据孤岛以及不完整


  数据的连贯性收集以及分析方法在中国市场都很匮乏。从慢病管理的干预效果角度,与历史数据比较的误差性会较大,因为中国慢病教育和预防措施缺失,存在许多过去并不知道自己患病的慢病患者,而他们被检测出患病后采取的措施可能会快速提升他们的指标,在这种情况下将慢病管理项目实施后与实施前比较并不合理。


  因此,未来更为有效的慢病管理效果评估应该更为严谨,通过实验组和非实验组的对照,显示出慢病管理在已经知道患病的用户身上的作用。同时,评判指标可以不仅只有检查指标变化这一项,因为毕竟治疗关乎到许多综合因素,与病人自身条件和健康状况密切相关,因此可以结合体重等更直观的因素来进行综合评估。


  严肃的临床评估目前在公立医院体系内将会较难推行,这也是大部分市场上的慢病管理项目无法提供有效数据证明其有效性的主要原因。


  缺乏合适的服务者


  有一点中国和美国面临同样的困境,即无法依赖医生去进行健康管理服务,这一点即使在台湾、日本都是类似的。因此,美国的商业保险建立以护士团队为核心的健康管理服务模式,靠护士去打电话来进行健康跟踪、健康资源衔接以及个案管理。


  中国的保险公司缺乏合适的服务人员来领导并提供健康管理服务。中国的护士无论在专业实力还是管理能力上都和国外有较大差距。二是中国的团险公司在企业医保补充保险上的利润很低,产品雷同,市场竞争激烈,缺乏利润结余来投入做人力密集的服务。


  团险保障有限,利润空间小


  中国的企业团险保障有限,在医保基础上提供有限的保障提升。这一点与英国这样同样有全民医保的国家又有差异。虽然同为全民医保国家,英国的团险提升的是服务保障范围以及服务质量(升级到私立医院,避免排队,获得更好服务)。而中国的团险只是在职工医保的基础上,提升一部分保障程度,且提升范围有限,但很难提升服务质量,因为在有限的保费下,无法覆盖公立医院VIP业务的费用。因此,在如此有限的保障下,中国的团险很难拿出更多费用来进行落到实处的健康管理。


  线上服务效果有限


  中国团体健康管理业务的线上部分很难带来效果。由于无法影响到医生的行为,线上的医疗服务停留在问诊阶段,这和美国的远程医疗服务进入商业保险报销范围很不一样。因此这部分服务对员工的实际效果非常有限。


  来源公众号:村夫日记LatitudeHealth


点赞

收藏文章

关注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