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院经营 > 正文
至暗时刻,民营医院自救的8个建议
来源:蒋小富 智囊团成员  (医馆/医生自媒体运营)  时间:22年06月17日  原创

  自去年发表《民营医院趟雷事件频发,是慢医疗快运营时代的必然》 一文以来,民营医院的生存状况变得更加严峻了。


  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数显示,截至2020年6月底,全国3.5万家医院中,公立医院1.2万家,民营医院2.3万家,占比超65%。


  《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21》显示,全国2.35万家非公立医疗机构机构,一年亏掉了1300亿元,平均每家亏损553万元。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截至2021年3月底,全国3.6万家医院中,公立医院有1.2万家,民营医院有2.4万家,民营医院同比增加1246家。


  更为可怕的是,民营医院数量是公立医院的2倍,但诊疗人次只占总诊疗人次的15%左右,甚至更低。


  大家总结民营医疗机构陷入如此困境的原因大概有三个方面:


  1、民营医院缺乏专业的医疗人才和管理运营人才;


  2、民营医院社会公信力不足,还因为一些极端事件带来极大的伤害;


  3、民营医院过去追求大而全,战略发展方向走偏。


  今天,民营医疗机构遭遇如此回天无力之感,以上三个原因都是存在的,但根本问题还是民营医医院的“用人观”出现了问题,特别是在中高层运营管理人才的选择和培养方面,更是错的离谱。


  如我们99%的民营医院在选择运营管理人才的时候,基本上都是清一色的“医生出身”的技术类人才,这种单一技能和知识结构体系的人才,搞搞技术可能问题不大,但让他们来主导整个医院的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客户服务、品牌打造时,不是战略制定错误,就是经营策略走偏,既不具备基本的市场洞察力,更没有打造医院品牌和及时做出战略调整、转型的能力;更可怕的是他们不断引进跟自己具有同样缺陷的人才,造成医院整体人才结构单一、保守,并且极度排斥创新,动不动就拿医疗的特殊性来做借口。


  中医的医疗市场,本身公立医院就占据绝对主导地位,民营医院想要生存下来,实属不易,特别是这两年公立医院大举扩张,区域医疗中心、城市医疗集团、医共体的全面推进,从上到下对民营医疗机构实现了铁桶阵般的围剿,民营医院往后的日子,只有更难,没有最难,这种情况下,民营医院如何及早做出战略调整和转型,无疑是自救的最佳途径。


  1、重新对医院中高层管理运营人才进行评估,建立适应未来竞争要求的人才培养机制和体系,破除“医疗技术人才”单一结构体系,大力引进具备品牌思维、互联网思维、用户思维、产品思维的创新型人才。


  2、让“医生专家型”人才回归技术主阵地,而不是主导整个医院的战略转型、市场运营和品牌打造等。


  3、放弃做综合医院的幻想,往小而美专科专病方向靠拢,回归社区,贴近用户。


  4、放弃靠“诊疗”赚钱梦想,往健康市场做转型,实现医疗服务为基础,健康服务、健康产品为利润来源的战略转型。


  5、加强品牌建设进程,在新媒体运营、IP打造、客户服务、区域市场精耕细作等方面加大投入,通过内容战略来实现引流和品牌的协同发展,市场运营层面一定要做到“快、准、稳”。


  6、打造特色专科专病的核心不是如何吸引高精尖的医疗技术人才,而是如何整合市场上已有的好的技术解决方案为我所用,丰富在专科专病领域的治疗方法和手段,把大部分的资金用在“医疗技术人才”的引进,那是自找死路。


  7、加强模式创新,通过经营创新、运营创新、技术应用引进创新等来解放和激发医院生产力。


  8、民营医院要做到4个要:向技术要生存根基,向市场运营要发展红利,向品牌打造要未来,向模式要阶段性的扩张优势。



点赞

收藏文章

关注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