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院管理 > 正文
我为什么赞成医院设置安检门制度?
来源:王秀华 智囊团成员  (总编)  时间:20年06月12日  原创

  下面的内容来自笔者的一篇旧作。话题是因前些日子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设置安检门之事引发,题为《医院“安检门”千呼万唤终出来,点赞!》,在健康界发布后,腾讯网等网媒以及几家纸媒相继进行了转发。最近,《北京市医院安全秩序管理规定》经北京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此会议表决通过,将建立安检工作在制度层面上予以固化,就又勾起了笔者炒这碗冷饭的欲望。


  我为什么高度赞成医院建立安检制度?


  第一,这是符合医院特点之举。


  社会转型期,带来了利益群体的多元化和社会成员利益诉求的多元化,这种多元化催生的矛盾在多个领域均有形式不同、程度各异的表现。但医院,却无疑是这种矛盾表现最集中、碰撞最激烈的地方。由于医疗资源特别是优质医疗资源供需之间存在巨大差距,由于社会保障机制的健全有一个渐进的过程,由于某些地方医改进程严重的滞后,更由于医疗服务事涉人之生老病死而强烈牵动人们的神经,所以在医院,无论是矛盾的发生频率还是其激烈程度,都是远远高出于其他领域的。从一定意义上讲,医务人员遭受的暴力袭击,是为整个改革所付出的代价。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包括设立“安检门”、强化保安力量配置和报警系统完善等措施,来保护医务人员有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同时更保护患者有一个安静祥和的诊疗环境,无疑是极有必要之举。


  第二,这是符合民意之举。


  医院设置安检制度,这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不必说许多专家就此频频呼吁,也不必说坊间对此的呼声此起彼伏,更不必说医务人员和为“医闹”干扰而遭池鱼之殃的患者多次就此建言请求,单从网上投票来看吧,当笔者在当初写这篇文字时,记得是2020年1月9日早7点32分,此时凤凰网上举行的“你支持医院‘先安检,再看病’吗”的民意调查如何,网页上的显示是:参与投票这9831人,其中支持者为7029票,占71.5%;不支持者为2802票,占28.5%,这证明接近三分之二的网民都支持这一举措!在这个问题上主流民意何在?这岂不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第三,这也是需要继续完善之举。


  医院是人员密集型和矛盾密集型单位,设立安检制度只是一个具体举措而已。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的深层次原因如果得不到解决,就从根本上限制了安检制度发挥作用的空间。且这种具体举措,也要有相应的措施与之相配套。比如“安检门”的位置设置,比如在人员高峰期如何进行疏导,比如发现携带违禁品进入的人如何现场处置,比如如何做到点面结合消灭死角等等,所有这些,都需要在仔细考察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方案来跟进,都需要取得有关方面的密切配合。对此类问题,北京市的文件都大致规定了相应的措施。总之,这件好事要办好,就需要在最大程度地方便患者就医和维护医院的安全环境之间,寻找一个最佳平衡点。


  第四,还有一个如何评价治标与治本之间关系问题。


  据笔者此前了解,在反对医院设立安检制度的意见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观点,就是所谓此举治标不治本。不仅在这个问题上,在其它许多问题上,也常有以此理由来质疑某些具体改革举措者。其实这种论点貌似深刻,但却不经不起最起码的逻辑检验——连“标”都不治,何来“治本”?再说了,从“治标”是否能推导出“不治本”的结论出来?说不通嘛!由此,笔者想起儿时读过的一个“扫屋与扫天下”的故事。读过的时间太长了,只记得大概意思是说,一老者某日上午去老友家做客。老友不在,其子仍在床上酣睡。于是来访老者问道:“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老友的儿子说:“大丈夫处世当扫天下,安事一屋乎?”老者的责问极为犀利:“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此事与我们此时谈论的“治标”与“治本”的关联度不怎么高,但也可有助于我们由此联想到凡事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重要,甚至,甚至还有助于我们辨识用“扫天下”和“治本”这类唬人之词来掩盖其“不作为”的行为呢。


  来源:医界新视点



点赞

收藏文章

关注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