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院管理 > 正文
社会办医的昨天、今天与明天
来源:刘诗强 智囊团成员  (常务副总裁)  时间:21年08月24日  原创

  社会办医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加医疗资源有效供给、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健康服务需求的重要力量,社会办医关乎我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关键,是我国医疗卫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社会办医的昨天:40年历程,波折中发展,逐步壮大


  1980年8月,国务院批准《关于允许个体开业行医问题的请示报告》,明确允许个体开业行医,开启了社会办医序幕;1983年,中国第一家民营医院广州益寿医院正式成立,标志社会办医真正开始。


  第一阶段:萌芽探索期(1983-1996),拾遗补缺,缓慢成长。从1983年至1996年全国仅有21家民营医院,个体诊所与门诊部达到15万家。这一时期,投资者多通过与公立医院进行科室合作、承包或租赁的形式发展,这些“公私合作”的科室可以称之为“民营医院的雏形”。


  第二阶段:无序发展期(1997-2009),需求驱动,野蛮生长。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发展的决定》,提出卫生改革与发展应遵循“举办医疗机构要以国家、集体为主,其他社会力量和个人为补充”的基本原则。在医疗市场化的背景下,社会办医进行着无序发展与强力广告宣传,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在这一时期也开始崭露头角。


  第三阶段:快速发展期(2009-2017),政策鼓励,茁壮成长。新医改开启,社会办医恰似“忽如一夜春风来,百家千家医院开”。单体医院投资规模较大、上市公司投资医院数量增多、私募股权资本活跃、外资独资医院开始出现。2015年,民营医院数量首次超过公立医院数量。同时,一批社会办医公司成功上市。


  第四阶段:高质发展期(2018-),大力支持,整顿严管。一方面,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通知》,医疗欺骗、医保欺诈等纳入扫黑除恶;另一方面,十部委22条《关于促进社会办医持续健康规范发展的意见》等支持政策相继出台,社会办医疗机构数量不断增加,社会办医质量内涵不断提升,高质发展初步显现。


  二、社会办医的今天:数量庞大,市场占有小,实力待提高


  截至2021年3月底,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数达102.6万个。其中,医院3.6万个,公立医院1.2万个,民营医院2.4万个。与2020年3月底比较,公立医院减少76个,民营医院增加1246个。


  2020年末,全国医院床位713.1万张,其中,公立医院床位占71.4%,民营医院床位占28.6%;2020年医院总诊疗33.2亿人次,其中,公立医院诊疗人次占84.0%,民营医院占16.0%;2020年医院入院人数18352万人,其中,公立医院占80.8%,民营医院占19.2%。


  从以上统计数据可看出,民营医院量“大”质“小”。民营医院数量占医院三分之二,但服务量不到五分之一。


  民营医院出现二级分化。以上海为例,下面三类医院发展较好。一是早期国有转制医院,拥有区位优势和医保等政策红利,发展较平稳。二是眼科、口腔等专科医院,业务单一、服务对象聚焦、易于连锁发展。三是转型成功,注重内涵建设和成本管控的医院。


  但还有不少民营医院还在生存和发展间徘徊挣扎,经常游走在“灰色地带”。一些外资或台资医院,发展前景也很不乐观。


  三、社会办医的明天:优胜劣汰,大有可为,期待量变质变


  大力发展社会办医,是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决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定位必然选择,是发达国家医疗服务发展经验,是当前国内外宏观形势下的正确选择。


  社会办医是国家政策影响较大的行业,目前主要有下面三种盈利模式。一是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基本医保),达到一定规模,主要通过药品耗材供应链优化,从而有效降低成本。二是提供特色专科医疗和高端特需服务,达到一定知名度,主要通过高收费,从而获取利润。三是提供稀缺服务(技术、药品、治疗、项目等官方准入),主要通过高度差异化,从而获取市场。


  “十四五”期间,社会办医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但也面临严峻挑战。总体来看,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


  未来社会办医拥有众多良好发展机遇。


  1、人口基数大,老龄化进展快,医疗需求大。第七次人口普查显示,全国人口超过14.1亿,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1亿人,占18.70%。从以上数据看,中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且在逐步迈入“中度老龄化”社会。


  2、经济发展良好,支付能力提高,人们对高质量医疗服务有更多期待。2020年,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中等收入人群不断增加,医保覆盖率超过98%。2020年全国卫生总费用超过7万亿(72306.4亿)元,其中政府支出占30.4%,社会支出占41.8%,个人支出占27.7%。卫生总费用占GDP7.1%。


  3、国家支持社会办医持续健康规范高质量发展。国家明确,社会办医疗机构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不同人群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并为全社会提供更多医疗服务供给的重要力量。要激发社会办医活力,培育一批高水平、有特色的社会办医品牌,形成公立医疗机构与非公立医疗机构协同发展的多元办医格局。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


  4、医疗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社会办医跨越发展提供了可能。现代医学与生物、信息、材料、工程等前沿技术交叉融合态势愈发明显,合成生物学、微生物组、脑科学、干细胞等前沿医学技术研发提速,新疗法、新药物、新材料和新器械创新迸发,5G、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深刻改变卫生健康服务和管理模式。所有这些,社会办医与公立医疗机构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同时,我们要清醒看到,自2020年下半年以来,国家医疗卫生健康政策走向有所转向,社会办医发展面临一系列严峻挑战。


  1、新冠肺炎疫情灰犀牛影响深远。新冠肺炎疫情世界范围内仍存在多地暴发,我国时有局部地区聚集性疫情。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存在长期性艰巨性,必须做好与病毒长期斗争的准备。


  2、新一轮公立医院扩张进一步挤压社会办医空间。国家大力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加强国家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势必在机构、床位、人员、医保等方面,进一步压缩社会办医空间。


  3、药品耗材集中采购进一步压缩利润空间。国家今年医改首推“三明医改模式”落地,不断降低药品耗材价格,挤压流通领域空间,势必导致药品耗材供应链利润逐步减少。


  4、医保按病种付费支付方式改革考验医院综合能力。医保将逐步按大数据分值付费(DIP)或按病种付费(DRG),对医院管理水平、病种结构、成本控制等,提出了更高更多要求。


  5、高品质医疗服务投入加大,利润率有所下降。特色专科医疗和高端特需服务出现供大于求趋势,竞争加剧,价格大战已经开始。医疗技术、医疗设备更迭周期缩短,信息技术应用投入大,回报周期延长。


  6、政府对社会办医审批门槛提高,监管更加严格。卫生、医保等部门,通过信息化等手段,对民营医院监管更加实时、精准和高标准,医院运行成本逐步加大。


  总之,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政策鼓励、需求旺盛,社会办医发展空间广、潜力大。同时,医疗健康服务长期回报稳定,受经济周期影响小,必将受到有实力的企业和国内外资本的追捧加持。强监管带来对不良医疗机构的淘汰,糟粕出清,头部公司将更加规范,也将享有更多行业利好。



点赞

收藏文章

关注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