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其他 > 正文
公立医院绝对主体地位不容撼动吗?
来源:王秀华 智囊团成员  (总编)  时间:20年06月30日  原创

  把社会力量拒之门外,让政府唱“独角戏”,这个戏不但很难唱好,客观上还有陷政府于不义的作用?


  笔者最近从网上读罢《江宇:公立医院绝对主体地位不容撼动》一文后,且不说对这个世界上有没有“绝对”之事心存疑虑,而最大的疑惑,在于觉得江宇先生的主张实际上产生了“三个变相”的作用。笔者向来反感扣帽子、打棍子,自己更不屑于这样,于是便不揣冒昧,就几方面的疑惑分别予以说明,以便江宇先生和各位方家指教。


  一是变相否定了医疗领域改革的必要性。


  大家都耳熟能详,在计划经济时代,医疗卫生领域是公立医院的一统天下,公立医院的“主体地位”简直是“绝对”得无法再“绝对”了。那为什么还要进行医改,还要提倡社会资本进入医疗领域呢?不就是因为医疗资源的供给与人民健康需求的差距越来越大,且优质医疗资源的供需错配长时期难以解决吗?不就是因为在“公立医院主体地位”没有被“撼动”的情况下,“独家办、大锅饭”产生的效率低下等弊端越来越突出吗?不就是因为整个社会在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情况下,医疗领域在日益市场化的环境中难以继续保持“体制孤岛”吗?


  如果江宇先生“公立医院绝对主体地位不容撼动”的主张能够成立,医疗领域的改革还有其必要性与必要性吗?可能有人要说,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在医院内完善激励机制也是改革啊,这种看法当然不能说没有道理,但凡是真正的改革,都是触动体制和机制的,而存量改革中最为难啃的骨头,就是公立医院的改革了。其实即使是公立医院自身的改革动力,也需要相应的外部压力来“倒逼”,来激活与释放的。


  由此来看,离开中国整个改革的大前提和大环境,去强调“公立医院绝对主体地位不容撼动”,在理论上是否说得通,在实践上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是不是应该引起人们的深思?


  二是变相否定了中央关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的重大理论观点。


  党的十八提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这是一个极为重大的理论创新。这一理论创新的重要意义,在于在中国改革开放事业进入关键阶段之时,及时为深化各个领域的改革指明了前进方向。


  从医疗卫生领域来说,有没有医疗市场的存在?这应该是一个伪问题。那么如果承认医疗市场的存在,是否因医疗卫生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而自外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这一重大理论观点的指导?当公立医院不但形成“主体地位”,而且不留任何余地地“绝对”之后,“市场之手”的作用哪里去了?要知道,每个行业都有其它行业所无法具备的独有特点,如果都将其自身的特殊性无限放大,并进而以此为理由,拒绝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这个对改革前途生死攸关的重大理论观点的灵魂是不是就会被不动声色地抽掉了,其重大指导地位是不是就在无形之中被虚化了,架空了?


  这里不妨谈得具体一点,就因为医疗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我们国家才从实际需要出发,确定发挥市场和政府这两只手的作用;才在政策层面频频发力,大力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医疗领域,而不是由公立医院包打天下。而非公医疗机构的发展,正是增量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增加医疗资源供给,减少且逐步解决供需矛盾的重要手段。


  如果江宇先生的主张得以实施,对政府来说,就是毫无任何过渡环节地把向公众提供医疗资源的责任,统统直接揽到自己怀里,这也意味着把相关矛盾直接吸引到自己身上了。自从抗击新冠病毒战疫以来,国家财政承受了多么巨大的压力?为抗疫和复工复产付出了多少财力?即使在正常时期,只让政府通过举办公立医院来解决公众的医疗保健需求,想来也是无法承受之重吧。


  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笔者并非对政府发挥在医疗卫生事业中的主导作用存有非议,而是完全赞同中央关于“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的要求。这个作用应体现在哪里?应该着重体现在建立健全医疗市场游戏规则上;体现在加强对包括公立医院和非公医疗机构的监管上;体现在根据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医疗保健需求的新变化,适时从宏观和微观的结合上提供政策工具上。从这个角度来说,政府的作用是更大了而不是更小了,责任是更重了而不是更轻了。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让公立医院和非公医疗机构互相激励,通过良性竞争来促进共同发展,这才能从根本上优化医疗领域的生态环境,服务于健康中国的伟大战略,造福于人民。


  三是变相混淆了公共卫生体系和医疗卫生体系之功能的界限。


  从正常意义上来说,公共卫生是典型的公共产品,政府应承担主要的投入责任。且将公共卫生制度打造成公共产品,也是新医改的题中应有之意,但公共卫生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毕竟不能混为一谈。新医改启动以来,国家一直在加强公立医院管理的同时,大力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医疗领域,这是多少经验教训换来的顶层设计之一,弥足珍贵。许多专家学者以这次抗新冠病毒战疫中公立医院发挥了主力军作用为由,来否定非公医疗机构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性,在笔者看来,实在是自觉不自觉地偷换了概念、混淆了是非,有规避问题实质之嫌。从许多事实来看,在这次战疫中,非公医疗机构并没有充当看客,而是积极参与其中。至于许多地方非公医疗机构发挥的作用有限,其中有自身能力受限问题,也有有关主管部门在调度指挥中存在短板等诸多因素,不能把板子统统打在非公医疗机构屁股上。


  当然,从这次战疫中引出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这完全合乎正常的思维逻辑。“听党指挥、召之即来的公立医院是我国战疫的主力军”,这是事实,但非公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不也在“听党指挥”,“召之即来”?后者是“友军”也好,担任“助攻”而不是“主攻”任务也好,大家有一份热发一份光有什么不好,何必厚此而薄彼?更加毋庸置疑的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医疗保健需求的变化,医疗卫生服务的多样化将成为必然。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家的事大家办,在医疗卫生服务这种“人命关天”的事情上,把社会力量拒之门外,让政府去唱“独角戏”,这个戏不但很难唱好,客观上是不是还有陷政府于不义的作用呢?


  来源:健康界



点赞

收藏文章

关注作者